生鲜电商们高大上的玩法,令街头的水果零售店们望其项背。但和线上销售相比,实体店仍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比如,它能给顾客带来实体体验,而且一些即时性的水果消费需求,是发货周期通常需要至少一天以上的电商们无法完成的。这就是社区水果店即时送达的优势。
只是,如何在这个不断被挤压的空间里,寻找到更有效、更多元的生存之道,是这些水果零售店店主要思考的问题。
应对1
提高购物体验舒适度
装修风格一变,顾客停留时间明显长了
无论生鲜电商们有多“生猛”,却共同面临着一大难题,就是“体验障碍”——不能手摸口尝,因此只能靠着优质稳定的货源和丰富专业的产品知识,来弥补此环节的不足。
人无我有。作为实体店,“体验度”是篇值得做的文章。日前,记者走进天水巷的一家水果连锁店,店很小,大约40平方米,却装修得极为温馨,一些顾客买完水果,仍愿意在里面停留一会,看看店里的其他商品,就像在逛街头时尚小店一样逛水果店。
该连锁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分批对所有的门店进行重新装修,这也是营销战略的一次转变。“此前,门店面积较大,装修风格跟卖场差不多,顾客进去之后买了水果就出来,体验度不佳。”该负责人说。
此前,公司做过统计,从挑水果到买完水果离开,顾客在店里停留的时间为6—8分钟,“根据已经改装的门店来看,顾客在店里停留的时间延长到了10分钟左右。
据记者对街头水果店的探访来看,绝大多数的水果店仍停留在“卖场”地步。诚然,装修对于小本经营的水果店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支出,但如何用最少的钱布置出简单、温馨的环境,提高顾客的体验舒服度,值得店家去琢磨一番。
应对2
依托朋友圈的社交式营销
有人通过朋友圈每天能卖到三四千,差不多都是净利润
袁丽娟做了20年水果批发生意,在老家嵊舟开了好几家水果连锁店,杭州果品市场有专门摊位和配送人员。
因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平常很多时候她是闲在家的“全职太太”。后来一想,自己有成熟的供货渠道及配送资源,为什么不在小区里实行点对点的个性化配送服务呢?她所在的良渚文化村,是一个中高档的郊区楼盘,业主对生活品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且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于是她开始在朋友圈里定期发布一些时令水果的团购信息。
老公根据每天的团购量,负责将水果从批发市场带回来,她的任务则是在家分装,送货。后来,小区出于对业主服务的需求,专门成立了一个送货队,袁丽娟也就将送货这一流程“包”给了这支送货队,“比如每一单我可以赚10元,那我分3元给他赚,自己也轻松点。”
她在塘栖有枇杷种植基地,采摘季她就组织朋友圈里的客户去亲子游,“一个朋友只需发一条微信,就可能带来一个新的客户”,是有效传播的好途径。
目前,她通过朋友圈卖出的水果销售额在3000元—4000元。“和实体店比起来,我省去了房租一块大成本,赚到的基本就是净利润。”
目前水果实体店的有效客户绝大部分是附近居民,如果能把来过实体店的每一位客户变成朋友圈里的朋友,那么这个固定的客户群会不断壮大,而且配送的距离也在可掌控之内。
应对3
增加衍生服务
这些捎带手的服务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
在激烈的竞争下,线下实体水果商的另一条出路可能是如何增加线下的黏性服务。
“1号果园”是一家由90后创业者开在居民小区里的水果店,该店的一角开辟出了一个休闲区,顾客可以坐下来聊聊天,要一杯现榨果汁,也可以现买现榨。一位大妈刚榨了一大壶西瓜汁,她告诉记者,家就住在附近,家里人都喜欢喝果汁,但外面饮品店的果汁不敢买,自己榨又嫌麻烦,水果店提供这种服务,她会隔三差五来光顾一下。
有些经营项目,比如开辟休闲区,对店面面积有要求,但便利店的一些增值服务值得水果店借鉴,比如代收包裹等。便利店是利用较长营业时间和密集的网点优势,在赚取服务费的同时积聚人气,而对于快递或者电商物流而言,则节省了“最后100米”的成本。但在电商物流企业目光还没有触及的更多小区,这“最后100米”仍是困扰快递员和收件者的一大难题,如果水果店提供代收服务,哪怕是免费的,先把顾客“黏”过来才是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