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抄一首题目为《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的诗:“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管它叫做螺丝、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我再咽不下了、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在祖国的领土上铺成一首、耻辱的诗”。
这首诗据说在网络上流行很广,可我却是今天才读到。通过“界面”的报道,我知道了2月2日,在北京一个名叫皮村的地方举行了一场诗歌朗诵会“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参加朗诵的人都是工人,朗诵的也都是他们自己写的诗。朗诵会通过网络向外传播,这大约就是“云端朗诵会”的来意吧。
上面这首诗,就在这个朗诵会上由作者的大哥代为朗诵。而作者本人,于2014年9月30日,在深圳龙华一座大厦的十七层一跃而下。他是深圳富士康的一名普工,刚刚在四天前与富士康又签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他叫许立志。
现在,作者的名字肯定已有很多人知晓。他的诗集《新的一天》,也以“众筹”这种新鲜且极具传播效应的方式筹资完成,即将出版。看上去似乎聊以慰藉。但是,我却总嗅到一股残酷的味道在弥散。于生活,于所谓的大时代,于嘈杂的经济脉动还有亮丽的经济数字,许立志和他的诗,究竟是以一种何样方式存在?许立志的诗让一种阴冷从毛孔渗出,但我真正想探究的却是,他究竟因诗传名,还是由富士康、90后打工者、跳楼、诗歌……这些标签拼接的流传?
想必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即便是云端的诗朗诵,更多的许立志也注定寂寞无名。改革开放近40年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一个大历史、大时代的火热形象晕染了浪漫主义的豪迈底色。我们熟悉小岗村的故事,知道国企改制、市场经济,也知道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特区以及国际分工与竞争,但是,当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甩包袱的记忆,从《钢的琴》这部片子流出,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浪漫主义情怀?
真正的历史和生活不乏主义,也不乏惊喜与欢欣,却从来不浪漫。临近春节,数十万珠三角打工者组成的“摩托大军”,又将沿着107、210等国道回家过年。那种景象,壮观、震撼、浩叹、唏嘘。他们表达了一个时代的经济脉搏,也真实书写了历史的另一面。摩托大军中有多少许立志?亮丽的经济数字,如果忽略甚至无视这些庸常人生,与钢铁的冰凉岂有二致?有质感、有温度的历史,才是活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
许立志的名字虽然现在很多人知道,但是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遗忘,因为那枚铁做的月亮名字叫螺丝。但历史和时代的大模样下,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