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服务 夯实基层基础 杭州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
第一次来华共公寓,会觉得这里就像大学城里的生活区,一边是宿舍,一边是篮球场,一边还有水果店、蛋糕坊、服装店等商铺。
其实,这是富阳春江街道临江村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盖的公寓。
华共公寓不仅让“新富阳人”觉得生活便利,也为临江村人带来了财富。
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6万元,其中,华共公寓年收入312万元,占全村集体经济的38%。
目光投向整个杭州,去年一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58.6亿元,村均23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7.7亿元,村均154万元。
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是“三农”发展的基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前不久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农办召开的全市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记者获悉,杭州将进一步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对村级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所有经济薄弱村实施五年帮扶计划,分层分级推动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
5年实施130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创收建设项目
针对薄弱村集体经济,市委、市政府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扶持文件。
从2011年起,市、县两级对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749个)予以补足10万元,其中,市财政年补助2136万元。
此外,2008年以来,市财政还每年安排200万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投资兴建或改扩建的创收项目进行贷款贴息或专项补助,四年下来,共实施项目130个,为村集体创收500余万元,村均近4万元。
不仅如此,杭州还深化区县协作,开展集团帮扶,这些都是在为薄弱村集体经济“输血”。开展“三江两岸”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了“美丽乡村”精品村63个、“风情小镇”13个,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
“输血”的同时不忘“造血”
扶持薄弱村发展经济,“输血”固然重要,“造血”才能治本。萧山区益农镇星联村是个霉干菜专业村,全村90%以上的农户家庭都制作、贩卖霉干菜,黄芥菜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亩以上。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霉干菜的质量与品牌,政府为霉干菜注册了“转塘头”商标,并为农户与市场架起桥梁,引导村民成立了杭州赵大霉干菜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成为杭州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为本村及其他村年销售干菜超过1万吨。
在坚持区县协作、集团帮扶等好做法的基础上,杭州建立专项资金,探索更好路径,逐县分析,出台规划,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力量向农村基层下移、项目资金向经济薄弱村倾斜。
创新投入机制方面,在保持原有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补助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经济薄弱村发展。
土地方面,鼓励村里从当年可用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部分中切出50%以上,专项用于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项目用地,并实行优先申报、优先供地。鼓励村级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优先使用权。
为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
提供组织保障
发展薄弱村集体经济,归根结底,人才是保障。
杭州深入实施的“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队伍,就是要以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来引领发展。
在全市2066名村书记中,45周岁左右的占80.5%,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90.6%,“双带”能力较强的占94.0%。再看一组数据,12583名村两委干部中,有致富带头人6798名,占54.03%。累计培训村级党员干部12.18万人次,选派463名村干部到县乡机关等挂职锻炼。余杭区还建立了区级优秀村干部“导师制”,点对点帮助薄弱村共谋经济发展点子。
杭州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求纳入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建责任制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联述联考联评”内容,提高责任意识,为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求,重点查找经济薄弱村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对经济薄弱村实行领导结对帮扶,制订“一村一案”详细的帮扶计划书,通过多种办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比如,对农村党组织实施“五星级”管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评星晋级”的考核内容,激发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