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杭城有银行推出微信取款业务
信息安全引市民关注
money.hangzhou.com.cn  2013年11月05日 09:14:59 星期二  来源:每日商报

    商报讯 (记者 郭雀屏 通讯员 王莹) 想买东西,却发现忘带钱包;想要取款,却发现没有银行卡……这类尴尬正在被日益发展的移动金融技术一一克服,在部分银行推出无卡取款业务的基础之上,11月1日,浦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推出创新业务——微信取款业务“微取款”,这让无卡取款的生活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微取款”打造微信取款平台

    据浦发银行对这一业务的介绍,称该技术依托于拥有4亿用户的微信平台,创造性地将微信互动与预约取款合二为一,使手机不仅是移动支付的载体同时也是预约提取现金的“移动入口”。

    记者体验了一把微取款,客户只要在微信中使用语音或文字输入“微信取款”,再根据提示依次回复取款借记卡的卡号末四位与取款金额后,即可收到包含预约码的短信;然后就可以在任意浦发银行现金取款设备上输入手机号、预约码、取款金额,即可轻松提取现金。此外,客户还能点击浦发微信银行底部菜单,回复卡号末四位与取款金额或根据页面提示登录选择卡号完成预约,还可查看预约记录、撤消预约等。

   有业内人士点评,其实“微信取款”的本质上就类似于无卡取款,只是借助的平台是微信而已。

无卡取款技术其实已很成熟

   无卡取款,也就是多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预约取现服务”,只要有一部手机,完全可以不带银行卡出门。客户只需提前到银行柜台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并绑定支付账户,再登录手机银行选择“预约取现”功能,根据提示进行相关设置与身份认证,最后通过ATM无卡交易即可实现取款,一般情况下,10分钟之内就能轻松搞定。这一技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推出,目前可以说已经很成熟,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拥有此类服务。

   尽管无卡取款的技术已经成熟,但这一应用并不普及,尽管银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技术好处很多,比如应急之用,比如由于不需要使用到银行卡,可规避取款时银行卡忘记取回、复制、密码被偷窥等可能出现的风险。但相当多的市民仍认为,这一技术适合应急,但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所以不会常用。

风控问题引起市民关注

   安全性也是市民非常担心的问题,“手机预约取现”服务当时就被质疑,手机被盗的时候是否就会有泄密的风险。这次浦发推出“微信取款”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风控问题是重中之重。市民小范就表示,微信被盗后怎么办?现在微信盗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旦微信被盗,微信内的相关信息是否就会泄露,比如银行卡号、密码等。

   浦发银行则表示,微取款既为客户预约提取现金提供便利,当然在安全控制上也完善了保障机制。首先,客户必先开通手机银行支付功能,方可使用微取款服务,客户通过微信使用预约取款发送消息时只会包含卡号末四位、取款金额,而不会涉及完整卡号或客户个人敏感信息,将微信仅作为简单信息的传递通道从而避免了敏感信息泄漏的风险。其次,客户完成预约取款后通过手机银行的签约手机号码接收短信形式的预约码,在现金设备取款时再验证预约码与交易密码,从而构成维护取款安全的双保险。

作者:郭雀屏 通讯员 王莹    责任编辑:罗彩霞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关键字:  
 
-A股向好创业板分化 白酒跳水光伏反攻
-雾霾日数创52年新高 环保股成弱市王者
-全国19个家居卖场联手抵制电商
-小米新货上市,价格不降反涨
-卖相难看的青黄色脐橙走俏杭城
-既然收益差不多 为什么一触“网” 就走红?
-互联网理财众“宝”拼的只是眼球
-李克强称赞淘宝网打造的双11
-“存款有风险”时代离我们不远了
-除了各种理财“宝” 现金管理工具还有很多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