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终于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日前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徐浩在香港表示,基金互认的框架已达成共识,两地均已具备基金互认条件,将会考虑投资者情况去提供产品,逐步扩大两地基金互认范围。
互认基金后,内地投资者将能够直接买到香港基金,内地基金也有机会进入香港。目前,内地投资者只能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有限地涉足海外市场,互认后将面临海外产品的挑战。同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等产品也难免承压。
香港基金瞄准中国市场
徐浩透露,两地监管机构已就互认基金范围、管理人条件、审批程序、投资者保障等6点达成共识。双方下一步工作是就对技术细节再作讨论,包括资产管理规模、基金成立时间、本地投资者占比及跨境资金。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互认基金在内地市场销售的前提是在香港注册。“互认基金的投资、运作和实际管理必须在香港,并受到香港法律和SFC的监管。”徐浩说。
对于早就看好内地市场的香港基金来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香港上市基金公司惠理集团行政总裁谢伟明表示,内地市场储蓄率高,潜在客户基础庞大,香港基金产品的强劲吸引力将有望获得内地投资者青睐。
种种迹象显示,多家外资机构都积极在港注册基金。摩根香港市场中现约有1/3基金已在港注册。贝莱德在8月初推出一系列在港注册基金。此外,德盛安联、富达投资、富兰克林邓普顿等也在积极筹备。
截至6月30日,香港证监会认可的1845只基金中,有318只在港注册,占17.2%,高于去年同期的273只,在港注册基金一年增加了16.5%。
或成QDII催化剂
一旦两地互认落实,海外产品进入将与QDII产生竞争,这将对内地现有的基金产品尤其是QDII造成一定的冲击。
嘉实基金产品管理部总监付强博士指出,一方面,海外有大量投资美国市场、新兴市场的绩优基金,中国内地基金公司目前在海外投资能力方面尚有不足。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基金产品的总体费率水平相对比较低,在中国内地基金投资人逐渐对费率产生敏感度后,尤其是对于指数化产品这方面的压力较大。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基金公司应全面审视和重新定位自身的QDII业务策略。
不过,他也认为,互认后海外基金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或许会成为激活QDII市场的重要催化剂,“产品竞争的维度是多方面的,例如,较海外同行而言,我们对中国内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更熟悉。QDII在与海外基金的竞争中将会呈现比较复杂的局面。”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认后香港投资者可直接购买内地注册的A股ETF,成本较高的RQFII基金也将承压,不过本土机构也可利用对在岸市场的经验拓展海外销售。
据消息人士透露,即将公布的细则会对互认基金的历史业绩作出一定限制,暂时只会包括境外单一市场的股票或债券,不会包含期货和衍生品投资;指数基金、股指ETF和债券基金较有可能入围。至于内地赴港销售的基金类别,很有可能从A股ETF等被动型产品开始。
据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