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由于银行揽储需要而催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热逐步升温。半个月前,市场还在猜测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不会突破6%,而现在,“6时代”已经提前到来了。
本期排行榜我们选择的10款产品,收益率全部超过了6%,而且还不包括传统的以高收益著名的结构型产品。
具体来看,本期排行榜中所有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显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从发行银行看,宁波银行、温州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名列其中,宁波银行产品更是高居榜首。这一现象显示,在高收益理财产品热中,城商行更加积极。
考虑到普通老百姓资金有限,我们特地选择了资金起点较低的产品,除了中信银行产品购买金额起点是50万元,其他多数都在20万元及以下。
不过,从产品投资期限看,所有产品都是3个月以上,更有4只产品超过了半年。
银行理财师提醒,年底前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数量还会增加,但是因为预期收益率较高,即使数量增加,也会十分紧俏。因此,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需要及时关注理财产品市场动态,如果遇到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可以及时购买。
对于那些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而言,货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货币基金每天的收益率不同,收益波动比银行理财产品大一些。但是,由于货币型基金兼具安全性和灵活性,且投资起点低,有些甚至是零门槛,而且赎回到账快,比较适合客户利用年末闲钱进行短期理财。
此外,期望年底选择更高收益的产品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暂时购买滚动型理财产品,且最好能在12月26日之前赎回,再转投收益更高的固定期限的年末冲时点理财产品。
收益率两三天升一升
年末理财莫被忽悠
临近年底,各类高收益理财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如果说以前产品收益率变化是日新月异,现在完全可以用“时新日异”来形容。不少银行产品几天之内收益率都会出现提升。而从互联网理财产品看,收益率也是节节走高,目前有消息称部分产品已经突破10%的年化收益率了。
从11月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步步走高。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商业银行11月24日至11月30日共发行非结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594款,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4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达5.37%,创年内新高。
来自兴业证券的监测数据也显示,11月底以来,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全线上升。11月第四周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 1个月期限的,4.88%;2个月的,5.04%;3个月的,5.23%;4个月的,5.30%;6个月的,5.32%;9个月的,5.59%;1年的,5.66%。而在12月的第一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经突破5.4%,未来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7%甚至8%也将不罕见。
除了银行理财产品,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开始比拼收益率了。从年化收益约5%的余额宝到8%的百度百发,不断飙升的收益率成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竞争的卖点。目前,这个纪录可能要刷新到10%了。
东方财富网旗下网络基金销售平台——天天基金网打出“高富帅岁末专享,约定年化收益率10%~11%”的推广。无独有偶,有媒体报道称,新浪有意与易方达和南方基金公司合作,限额发售目标收益为年化10%的两只产品。上周携程网也推出了“携程宝”,以年化16%的高收益登场,并声明零风险。不过,与目前市面上各类“宝”绑定货币基金不同,“携程宝”只是客户购买礼品卡,在到期后以一定金额的礼品卡赠送作为收益,并且礼品卡不能兑换现金。
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互联网理财产品,虽然都打着高收益率的招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任何产品的高收益和高风险都是匹配的,对此投资者要有清醒的认识,购买近期高收益的产品时,不能只看预期收益率,还要认真研究产品的投向。一些理财产品资金或投于信托计划、资产管理等可博取较高收益的投资领域,但并没有本金和收益保障。
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宣称没有风险,那也是有其他约束条件的,如携程宝的高收益率是建立在只是礼品卡的基础上的。此前出现的一些所谓的高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基本要靠基金公司的额外资金来补充,单靠产品本身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这些高收益率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弄明白,不要被高收益率给绕花了眼,弄昏了头。
|